ITPub博客

首页 > Linux操作系统 > Linux操作系统 > 2003:管理软件迎战BPM五部曲(转)

2003:管理软件迎战BPM五部曲(转)

原创 Linux操作系统 作者:urinator 时间:2007-08-15 00:00:00 0 删除 编辑
2003:管理软件迎战BPM五部曲

预测:异军突起正当时
  起跑:乘风破浪ERP
  价值:战略落地终有盼
  目标:管理明灯要通亮
  业态:诸侯混战竟风流

  话说这几年,随着管理软件厂商的壮大和成熟,ERP、CRM、SCM、KM一个个都成了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香饽饽,也很快发展为管理软件的市场主流。2003年,中国管理软件多了很多新的三字经——常为人提及的就有金蝶EAS、用友RTE、新中大URP、SAP SBO,本以为管理软件厂商以后不会再有什么共同语言。不料,下半年开始,南蝶北友、SAP Oracle,还有过去少有耳闻的Hyperion,同在中国唱起一篇新的三字经——BPM。

  此BPM为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的缩写。被评论家喻为企业的杀手级应用。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BPM(企业绩效管理)在国内企业的成功应用还鲜有耳闻。

  在美国,已经有BPM Partners、BPM Forum等专业组织为实施BPM的企业提供BPM选型指导、实施咨询。所以,BPM的发展也必然会催生一个由合作伙伴与软件厂商组成的新的生态链。

  预测:异军突起正当时

  企业绩效管理(BPM)就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企业及各子系统的绩效成果能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在BPM软件出现之前,企业通过传统信息系统和各种表格软件也在做一些基本的企业绩效分析,所以企业绩效管理很容易为企业,尤其是企业决策层接受。

  企业对战略执行和企业绩效管理的需求由来已久,但BPM市场的真正发育还是近几年的事。BPM最早是从BI(商业智能)软件发展而来,IDC在2002年1月的研究报告称BPM是BI的扩展,并预测从2000年到2005年,BPM将保持24%的复合年增长率。

  尽管如此,据Gartner预测,到2002年底,在美国也只有不到10%的企业实施了企业绩效管理。所以,BPM作为管理软件的一个专业领域引起业界关注的时间并不长。

  但是来自市场的强大需求使BPM对企业的吸引力迅速超过ERP和传统的BI。根据META集团在2003年10月份对美国企业的调查,尽管很多企业并不完全了解BPM及相关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仍然有85%的企业表示将在未来18个月展开BPM实施。META集团同时调查了BPM异军突起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内在原因是优化决策、提供财务计划和报告的效率、更有效的进行资源分配。

  随着2004年的临近,管理软件围绕BPM展开的争夺进入了高潮。新的导火线是2002年布什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企业责任法》(或称《财会行业改革法》) 。2001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爆发一系列财务虚假案,导致安然、世通等大公司破产,也史无前例地导致安达信这样一个有90多年历史的世界级会计师事务所退出审计市场。美国为此颁布了上述法案。这是继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政府制定的范围最广、措施最为严厉的公司责任法律。依照该法律第404节的要求,每一家上市公司应制定一份证明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得力的年度报告,该条款的实施时间是2004年6月。这促使上市公司更多的采用BPM来实现公司业务的可控性、可见性,BPM的专业组织——BPM forum在萨氏法案的推动下于2003年在美国成立。所以META集团认为BPM在2004年的增长速度将远高于2003年。

  在中国,尽管没有《萨班斯-奥克斯利企业责任法》对BPM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但加入WTO以来,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上市公司面临着更加强严格的监管,企业面对的战略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关注战略执行、关注绩效考核的现代企业管理文化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得到普及。原有的以基础运营管理为主的管理手段难以满足管理层对企业实时控制的需要。


  起跑:乘风破浪ERP

  在欧美,BPM的蛋糕有三类厂商分:商业智能软件厂商、财务分析软件厂商、ERP软件厂商。但在国内,非ERP厂商莫属。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内不存在独立而有影响的纯粹商业智能、财务分析软件厂商;另一方面,国内的管理软件厂商在财务管理领域早浸润已深,BPM与财务健全管理、战略企业管理的紧密联系使国内的管理软件厂商得以在BPM的新领域乘风破浪。

  不同的BPM厂商提供的服务往往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商业智能软件厂商的强项是提供BPM工具;财务分析软件厂商提供BPM应用方案;ERP软件厂商提供的BPM是ERP的自然延伸。IDC的分析表明,这三类厂商中,ERP软件商由于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昂贵的置换费用而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BI软件商在多种系统并存的环境中占有优势。单纯的财务分析软件商由于功能仅仅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居于不利地位,会逐步与ERP和BI软件商的产品整合。

  这样的预测应该说是合理的。BPM的技术基础是OLAP、报告与分析工具、数据查询工具,这是传统商业智能软件厂商涉足BPM的基础。但BPM更主要的还是应用集成和管理工程。财务分析软件厂商的优势在于应用——分析、预算、企业建模、企业合并、监控等业务应用,但往往缺乏技术工具等核心能力。目前仅有Hyperion、Cognos在技术工具和分析应用上具有较为全面的解决能力。

  ERP厂商是企业应用解决方案的提供者,BPM原并非ERP厂商的核心业务。但市场的变化改变了一切。现在国外ERP的主流厂商SAP、PEOPLESOFT均已推出自己的企业绩效管理解决方案(分别称为SEM、BPM)。

  国内管理软件厂商2003年对BPM的介入实际上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博科模式,沿袭商业智能软件的发展模式,强调BI技术,于2003年10月27日推出博科FIW财务智能仓;第二种方式是用友模式,2003年展开与Hyperion合作,从财务分析应用的角度切入BPM,于2003年8月26日发布企业绩效分析管理,与第二类分析软件厂商相似;第三种方式是金蝶模式,携多年全球合作伙伴Hyperion、Brio,从战略企业管理的角度开发,于2003年11月18日全新推出国内第一套以BPM为核心的战略企业管理工具——金蝶k/3 v10,与传统ERP厂商Peoplesoft、Oracle等发展BPM的方式相似。

  国内管理软件迎战BPM虽然选择了三种不同的道路,但是可以肯定,BPM作为一个管理理念,已经被国内管理软件厂商普遍接受。与ERP领域的产品同质化不同的是,国内管理软件厂商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差异化的路线发展BPM,这有利于企业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金蝶认为,由于国内很大一部分企业仍然处在战略转型期和全面信息化的启动阶段,实施包括ERP在内的战略管理企业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比单独实施商业智能和分析软件更有利于企业绩效管理。金蝶K/3 V10的发布和年末声势浩大的全国巡展,是2003年管理软件迎战BPM的高潮。

  价值:战略落地终有盼

  BPM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如何实现这些价值?这是用户关心的焦点。也是衡量BPM方案优劣的准绳。正如前面讨论的,不同的BPM提供商提供的解决方案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是仅仅为了解决数据分析问题,企业应该找商业智能或业务分析厂商;如果是为了集成原来的ERP基础管理数据,实现如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企业责任法》404节所规定的“每一家上市公司应制定一份证明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得力的年度报告”的规定,则不仅要关注分析和报告,而且要关注整个企业绩效管理过程,金蝶首席战略官金明将其比喻 “让战略从纸上落地”,这个说法获得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同。

  META集团的调查应证了“让战略从纸上落地”的说法。META 2003年的市场分析报告反映,尽管《萨班斯-奥克斯利企业责任法》是很多企业实施BPM的一个影响因素(占19%的企业选择了这个理由,在各个因素排列中,仅仅占到第12位),但绝对不是企业实施BPM的最重要的原因。这个市场分析列举的企业实施BPM的原因包括:
  1、便于更好的制订决策;(76%)
  2、提高计划和报告的效率;(66%)
  3、更好的进行资源配置;(58%)
  4、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强化管理责任;(44%)
  5、提高运营成本(42%)或收入的可预见性(34%);


  BPM是如何让战略从纸上落地的呢?不少企业绩效管理专家谈到了其中的秘诀。企业绩效管理通过将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语言,并将战略分解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落实相应的行动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监控,并协助企业恰当地优化战略。在具体实现上有六个环节,分别为设定目标、建模预测、计划预算、监控、分析评估、报告。六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应用平衡积分卡、战略地图、关键绩效指标、管理驾驶舱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工具,对战略执行的整个过程予以全面监控。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驾驶舱查看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员工等战略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应用战略地图很快的分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战略地图中的关联关系找到各种问题解决方案。BPM将过去深藏在ERP等各种应用系统中的数据挖掘出来,并以透明的方式实时反馈到各个决策和管理环节,从而使企业的战略执行得到有效的控制。

  有人诙谐的说:有了BPM,战略控制过程就象在玩一盘电脑游戏。虽然这个说法过于理想,但BPM让有权力的人得到信息、让有信息的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享有相应的权力,确实能够使战略执行更加通畅、企业报告也更加透明。难怪国外分析师总是将BPM与 《萨班斯-奥克斯利企业责任法》404节关联在一起!因为BPM为企业的战略落地、有效监控带来了希望!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META对459名BPM潜在用户的调查结果有85%的企业预备在未来一年实施BPM!

  目标:管理明灯要通亮

  讨论了BPM的应用需求和价值以后,再回到管理软件如何迎战BPM的问题上来。我们说,BPM目前在国内有三种发展模式:博科的商业智能模式、用友的分析应用模式、金蝶的战略管理模式。这实际上代表了国内不同的管理软件厂商对BPM未来发展的看法。BPM Partners的分析认为,分析应用模式最有可能在并购或在重组中消失。所以,讨论BPM的实现,实际上要讨论的不是商业智能和分析应用模式的BPM如何发展和实现,而是战略企业管理的BPM模式如何实现的问题。

  在国内,金蝶用“战略企业管理信息化”来概括自己的BPM之路,从而使得我们可以清晰的分辨BI模式、分析应用模式、战略企业管理模式。值得讨论的是,BPM的未来发展是否有个明确的方向?中国管理软件厂商迎战BPM的依托是什么?BPM的最终实现目标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对软件企业,就是如何架构和实施BPM应用。软件企业不可能闭门造车,必须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企业未来将如何考虑BPM?如果企业将BPM视为财务报告和分析的手段,则BPM必然朝着分析应用软件的方向发展;如果企业将BPM视为整合企业应用,指导战略执行的的工具,则BPM必然朝着金蝶所称的战略企业管理的方向发展。

  META集团项目总监John Van Decker已经是BPM研究领域公认的权威之一。他采用了一个分析方法,就是调查实施BPM的企业,在实施BPM以后最想实施的项目是什么?以此来判断BPM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CRM成为75%的企业的首选,其次为HR、SCM、制造。ERP没有成为首选的可能原因是实施BPM的企业,在运营管理环节已经基本解决ERP实施的问题。相对于战略执行而言,CRM、HR、SCM等高级需求成为企业的首选。

  这个调查与战略企业管理的整体规划是相符的。金蝶战略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分为三个层次解决战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在最基础的业务运营管理层,包含财务管理、物流、制造、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等;面向管理控制人员的商业智能层,包括财务分析、物流分析、制造分析、人力资源分析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分析等;面向战略管理人员的战略企业管理层,通过提供企业战略管理和战略规划的各种工具与方法,来实现目标管理、业务规划、预算管理、管理监控、业务合并、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功能。

  这三个层次通过战略地图相互贯穿,将企业的信息流一一打通,将管理的指示灯一一点亮,从而使企业战略执行动态通过指示灯一一显示在管理驾驶舱。“管理明灯要通亮”就是战略企业管理的实施目标的一个写照。如果仅仅从分析应用和BI的角度实施BPM,系统之间的集成、业务之间的连接都会成为问题。


  业态:诸侯混战竟风流

  尽管BPM在国内才刚刚引入,在欧美却已经形成一个包括专业组织、咨询服务商、软件厂商的完整的生态链。了解BPM在欧美的业态,有利于把握BPM在国内的走势,抓住BPM在国内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首先,谈BPM的机构、组织很多,大家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一“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由谁说了算?可惜,这套管理思想没有类似“三个代表”这样精确的思想描述。BPM Partners在2003年11月份针对从业人员和企业用户的调查表明,ERP的提出者、知名的分析机构Gartners在BPM领域的分析和调查影响力最大;其次BPM Partners、META集团、IDC对BPM分析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国内对企业绩效管理的探讨则主要来自“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

  其次,2003年管理软件行业在BPM市场的产品发展和竞争水平有什么样的特点?谁是这个行业的老大?或者说,企业如何选择BPM品牌?不少分析都表明了,尽管2003年BPM的市场增长速度有限,但管理软件厂商在这一年纷纷厉兵秣马。看中的应该就是BPM市场还处在诸侯混战的阶段。Gartners通过幻方图分析出,在BPM领域并没有绝对领先的领导厂商,这为各路软件厂商凯觎BPM打开了想象的空间。

  来源: Gartner Research (2003年9月)

  上图显示,在BPM领域,SAPPeopleSoft凭借在用户安装基础和产品的完整性,处于理想的挑战位置,而Hyperion、Cognos、SAS则凭借他们在BI领域的优势在专业性上胜人一筹。处于Niche players象限的为BPM的新进入者。而leaders象限还处在空白状态,这表明,至少在2003年,这个行业还没有绝对的领导者。

  在BPM的发展中,咨询服务商的机会丝毫不比软件厂商少。在美国,BPM的咨询、代理商比比皆是,不少咨询商专职从事BPM的咨询和实施。因此,可以预料的是,随着管理软件纷纷拥抱BPM,咨询服务商也将开拓出一片新的天空。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21314/,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论

注册时间:2007-12-06

  • 博文量
    3868
  • 访问量
    2217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