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型和实施的骗局
蛋糕好吃,在于香甜滑嫩的奶油,更在于温馨愉悦的气氛。把ERP比做蛋糕,似无不可。把某些ERP管理软件,称之为“空心蛋糕”,颇有另类之风。
先套住再说
“国内众多管理软件供应商,在给企业做建议时常有三部曲”,朱先生在来信中写道,“先上财务和分销,然后实施采购和库存管理,最后实施生产制造。”
分步实施,听上去似乎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而且“表面看起来十分合理可行”。但是,凭朱先生多年的经验,这其实是在给企业吃“空心蛋糕”。
饭要一口一口吃,这是老生常谈。但是,怕只怕用户“吃到嘴里,咽不下去”。
叶知秋了解到,一些小规模的公司,用ERP和管理咨询的旗号,走一步说一步,“先是靠第一步‘锁定客户’,后面真正能为企业做什么,只有天知道了:既也不管应当提供给客户的产品何时能提供(很多软件供应商将‘在制品’ 甚至是‘待研制品’当成产品在销售),也不管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是否是测试版,反正签单收到第一笔款再说。”
朱先生的话,多少令叶知秋有点心惊肉跳。不过来自西安某家做ERP的管理咨询公司的说法,印证了这种情况:“一些公司的ERP,号称几万元就给你,还有源代码。”
豆腐卖个肉价钱
蛋糕吃了个小角,突然发现里面黑洞洞空空如也,一定会捶胸顿足,涕泪连天。
有人说,这是企业没有经验,又心急上火,对信息化抱以不切实际的指望,给了“ERP蛋糕制造商”极大的商机。于是,有人给开出了另一张药方:请顾问。顾问一定是行家里手,这样可以避免用户被厂商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但也有满腹狐疑的用户后来发现,一些“顾问”是厂商“雇”来的,或者干脆就是为厂商“打工”。这让用户很犯难。不“吃”这道“餐”不行,要落伍;着急“吃”也不行,怕是“豆腐花了个肉价钱”。
实施信息系统工程,每每成为用户痛苦的体验和艰难历程。更有奇怪的现象:吃了苦头,还说不出来。
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告戒用户,要吃透ERP之类的实质:它就是一个工具。“不要把这些东西神秘化”,一位管理学教授直白地表示。
黑洞!黑洞!
“空心蛋糕”如果仅仅是“空心”的,倒也罢了——可怕的是这个黑洞不简单,你不吃它,它会吃你!
“一旦项目开始实施,问题逐渐显露,用户花了钱,软件供应商要兑现承诺。这时候的软件供应商坦诚相告:我们的产品还没正式发布呢!更有甚者说,我们还正在做需求分析和设计呢!然后就是耐心地劝说用户等待和期盼。”
朱先生对软件提供商如此瞒天过海的后果颇为担忧:“客户花了钱,实现了局部需求,但要进一步向前走时,软件供应商又无法兑现承诺;更换解决方案吧,整个计划将被打乱,投入也损失了,企业的信息化信心也遭受了打击。从脸面上而言,客户又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只能将项目延期。还有些用户,在超出忍耐的极限之后与软件供应商对簿公堂。”
这就是“IT黑洞”的一种形式,朱先生说,“IT黑洞”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系统用在了老的流程上,没有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将原有不合理的任务自动化,导致这些流程更加僵化。
“实心蛋糕”烘焙法
标准化
如果软件能够像汽车装配一样,才称得上是成熟的产业。试想,ERP的各个模块,全部都像马达、底盘、点火器、刹车片、轮胎、座椅等等一样,按标准采购,按标准装配,用户付钱之后开起来就走,爽得很。
据说SAP执行长兼共同创办人Hasso Plattner就倡导这种模式。他认为,软件已变得如此庞大,再也没有一家公司可以独立完成所有的事了。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让各式各样不同的软件厂商都能提供软件所需的元件,以快速建构一套复杂的软件系统,即类似汽车采用来自不同制造商的零件打造一样。”
不过,Plattner很明白,问题的关键在于,汽车是典型的标准件生产过程,所以软件行业也必须“标准化”。
叶知秋让这个想法激动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试想,软件的标准化一旦大行其道,用户自然不会饱受“空心蛋糕”之苦,更不会有“套牢”之虞,“IT黑洞”也不复存在。好一派光明未来!
激动之余,“谁来制订这个标准”的想法让叶知秋很郁闷。
标准之外
按照Michael Porter的“竞争模型”,用户在“标准化产品”面前鲜有“议价能力”(其实就是讨价还价的地位)。显然,指望软件能够按标准装配,解决“空心蛋糕”的问题听上去像个神话;而且,软件是否能够装配,与“蛋糕”是否“空心”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
原本用户希望ERP、CRM或者OA的项目上马后,能解决库存居高不下的问题,解决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解决成本不清的问题,或者解决绩效考评的问题等等。如果恰如厂商所言,上一套系统就可以如此这般地“脱胎换骨”,那敢情儿好!
这些“用户解决问题的希望”,就是厂商眼里的“用户需求”,其实有误解:厂商总是从“用户需求”作为起点开发、提供系统的,但“用户需求”不等于“用户希望”。这就好比病人想要康复的身体,“康复”的希望怎么成为“开药方”的起点呢?
庸医可能更喜欢揣摩“欲望”、“心情”之类的事情,以便趁病人急病乱投医之际,捞一把是一把。
良医则更看重探究病人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依靠望闻问切的方法,探究病灶所在、查问病因缘由,然后对症下药。
看样子,有没有标准固然重要,但标准之外的如何实施,才是更加基本的问题。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20346/,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