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ub博客

首页 > Linux操作系统 > Linux操作系统 > 探索企业如何构建成功的ERP(转)

探索企业如何构建成功的ERP(转)

原创 Linux操作系统 作者:urinator 时间:2007-08-04 00:00:00 0 删除 编辑

探索企业如何构建成功的ERP


随着适用于企业的信息产品的不断推出,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也在不断上升。首先,我们应该关注企业信息化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一两个信息产品;再则,我们不断总结ERP产品成功的因素,而且有了更多的认识。至少可以概括出ERP的成功离不开服从企业信息化战略、建立CIO工作机制、贯穿始终的流程管理思想、全员参与、与BPR(业务流程重组)结合等来实现价值。

服从企业信息化战略

ERP的确是功能非常复杂、管理范围非常广泛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内部所完成的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处理都与ERP产品有关。正是因为ERP的这种广泛性,使企业对ERP系统怀有特别高的期望,把ERP系统与企业信息化划上了等号。也是这种带有偏差的观念,使企业对ERP系统的选用和实施带有普遍的失落,许多企业已经第二次、第三次在更换系统,使得他们感到以前的投资未能达到目标,也使得业界对ERP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提出包括ERP规范的概念。

实际上ERP的侧重点是放在企业生产管理上的,其功能是围绕生产来展开的,在采购、生产、销售环节中,ERP能够比较全面地发挥其功能,帮助企业实现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整合。而企业信息化更是一个全面、长期的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PDM)、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系统都对企业信息化有所贡献,是不可割裂的系统,与ERP系统整合在一起更能实现企业信息化所包含的全面的目标。

因此,ERP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服从于企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使ERP成为整个企业信息化中的一个环节。各个系统包括ERP系统本身也是在不断完善的,其管理面、管理概念也在不断发展之中,企业导入ERP本身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地实现其全部功能,或者说在与其他系统的整合中,提升其功能。

贯穿始终的流程管理思想

ERP系统涉及到采购、生产、销售这3个企业核心运作周期的管理问题,特别是ERP需要对信息流的整合,有许多冲突出现在ERP实施的开始阶段,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是非常困难的部分。实践表明,ERP实施需要的是三分产品、七分实施、十二分数据,还有一个公式可以概括ERP系统的实施:ERP项目成功=企业的准备+产品+实施服务。

其中,企业的准备、数据的获得,离不开企业的流程管理,在规范的流程管理之下,企业各部门才能相互配合,为ERP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ERP的贡献是帮助企业优化流程,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反过来ERP的成功也依赖于企业在流程管理上的变革,通过流程管理才能对ERP的选型和实施有准确定位,通过流程管理才能使ERP系统需要的数据准确、及时和全面。

可以总结认为,ERP项目的成功需要贯穿流程管理思想,从分析、认识、总结企业的流程入手来定位ERP系统,从流程管理的需要出发来实施ERP系统。

与BPR结合来实现价值

企业的所有投资都是围绕创造利润来提高竞争力的,ERP的投资也不例外,需要遵从“利益驱动和效益原则”。能够帮助ERP在企业获得价值体现的最好效果来自于BPR,也就是业务流程重组,在业务流程的过程中强调的是价值导向,建立合理的价值链。

BPR与ERP几乎从来就是相互依存的,许多企业在实施ERP项目之前,都会检讨进行BPR的可能,通过BPR来规范流程、创新流程,也能积累ERP所需要的数据。当然,BPR的效果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之上的,透过信息技术的共享性、及时性、扩散性,业务流程得以受到更严密的控制,流程中的漏洞得以填补,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的效率也得到提高。

因此,ERP的投资需要结合BPR来实现价值,需要从流程管理的角度来评价;另一方面,BPR也强调持续的管理改善,建立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20173/,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论

注册时间:2007-12-06

  • 博文量
    3868
  • 访问量
    221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