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编码的注意事项 :本文首发于IT168
3、不使ERP成空中楼阁 标准化编码奠定基石http://cio.it168.com/t/2007-07-19/200707190945703.shtml
在ERP的运行过程中,由唯一的物料编码编制的BOM是整个体系运行的基石。如果该基石不牢固的话,那么整个ERP就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难免不失败,就算是勉强上线,也避免不了大规模的维护和调整,会举步维艰。
一、首先,物料编码和BOM的编制要有一个标准,此标准应该沿用企业的产品技术标准或命名规则。需要关注的是规范化,标准化。而且绝对要注意的是:乙方不要越俎代庖,替甲方编制;就算是原来有成功的例子,也要推荐使用,让甲方的管理者尤其是技术标准化的人员理解之后在编制(最好也不是IT部门编制,除非以后的技术标准化在IT部门维护)。
二、产品断阶要注意工艺路线和成本核算的结合。一般来说,企业的成本核算级次比工艺路线的层次要低。只要是成本核算(简单的说:需要进行收发管理的必须纳入BOM管理)。对于不核算成本的工序,个人的建议是虚拟件管理,方便以后工艺调整的时候,进行维护。
三、物料参数的设置要完整。在很多ERP中,对物料的赋值率是有要求的,很多软件要求是100% 。物料参数不完整是导致大多数系统不能自动进行MRP或MPS的障碍。而物料属性、计划属性、成本属性、负责人、库位等不是一个部门能总结的,需要公司全体部门的通力协作。这也是很多公司把IT部门作为实施部门,造成项目失败的原因:协调不力。物料参数的完整性比完美性更重要,其缺陷可以在后期进行调整和维护。
四、物料的维护比设置还要重要。我个人认为这是系统运行最关键的地方。对于物料的增删和参数的维护,是一项细致和长期的工作。在实际的运行中,我们常常看到:原有的物料编码规则往往被淡化,物料的提前期保险系数过大,工艺路线变更维护不及时造成产品核算失真或投料错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强权限控制,规范变更的审批流程。和‘计划的跟踪和维护比制定计划准确更重要’其实是一个道理。
五、谨慎使用规划类、特征类和配置类的BOM方式。
1、规划类物料BOM
生产规划类BOM 指生产规划类物料的BOM。生产规划类物料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产品类。生产规划类BOM 定义了该类物料下产品的生产百分比。如生产自行车的企业,其产品分为男用车和女用车两种,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可能只指定总的自行车生产量,具体男用车、女用车生产多少则由在自行车类(将自行车设定为生产规划类物料)的BOM 里定义的百分比决定。因此,生产规划类BOM 子项必须在“计划百分比”一列录入相关的比例数据,其所有子项的计划百分比之和应该等于100%。
2、 配置类BOM 和特征类BOM
配置类BOM 指的是物料属性为配置类物料的BOM,配置类物料指其某下级物料有很多种选择,如汽车的颜色,可以为红色、黑色等,但只能选择一种。在这种情况下,该下级物料为特征类物料。特征类物料类似于虚项的概念,表示一类物料的分组,如汽车颜色,可以定义为特征类物料。特征类物料的BOM 为特征BOM,表示该特征类物料的组成成员。如汽车颜色这个特征类物料,它的BOM 由红色、黑色组成,其中红色、黑色为具体的物料,在客户进行产品配置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http://www.itpub.net/519814,3.html
个人看法,管中窥豹,欢迎讨论。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17630/,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