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10.2.0.4
问题一: 如何理解下面红色部分 ?
完成spfile和控制文件的备份后,就开始读取数据文件并将数据块推入内存,为了实现这一功能,通道进程在磁盘上执行预读(read-ahead)操作,并且将多个数据块同事推入内存。随后发生的是从输入缓冲区到输出缓冲区的内存对内存的写操作,在这个写操作期间,RMAN会判断数据块是否被初始化,或者数据块头信息是否仍然为零。如果数据块未被使用过,就不会发生到输出缓冲区的写操作,同时丢弃这个数据块。
如果数据块被使用过,RMAN就会在这个数据块上执行检验和checksum 操作。 如果数据块的头和脚注不匹配,这个数据就会被写入输出缓冲区。
资料来自: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522/09/2054285_118496253.shtml 12 , RMAN进程
问题二: RMAN有两种压缩方式:Null Compression , Unused Block Compression, 分别对应不备份未格式化的数据块 和
不备份不包含数据的数据块 。 Oracle 再将数据文件备份片信息读入输入缓冲区时是读所有可读的数据块 (不管是否有数据或是否
格式化), 筛选是在memory-to-memory 即 输入缓冲区到 输出缓冲区进行 。 Null Compression 可以使用判断数据块头信息
是否为零来判断, 从而认定未格式化, 使用过但是没有数据 Unused Block Compression , 也是通过数据块头信息来判断 ??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35489/viewspace-701765/,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