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开发 > IT综合 > 如何实现简单的RPC框架
1.定义上下文对象
在RpcContext对象中增加一个map类型的参数对象,可以存放任意扩展的参数。
2.RPC请求对象中增加上下文参数
RpcRequest增加如下字段,用于服务端调用。
3.RpcInvocation接口中增加上下文参数
在后续新增加的过滤器使用。
4.客户端代理
RpcProxy在组装RpcRequest对象时,从RpcContext中获取最新的参数传递给RpcReuest,从而传递给服务端。
5.客户端上下文过滤器
主要作用就是从本线线程变量中获取参数传递给RpcInvocation。
6.服务端上下文过滤器
服务端上下文过滤器与客户端的作用相反,是从RpcInvocation中获取参数传递给本地线程变量RpcContext,后面在执行服务端方法时就可以方便的通过RpcContext获取指定变量。
7.过滤器排序
因为我们的RpcContext是个本地线程变量,而且Rpc服务端是多线程处理业务,所以需要在请求结束后及时的清理掉相关本地线程变量信息。这就需要清理上下文的过滤动作在最后执行,否则有会出现服务端方法还没有执行就被清空了参数。创建一个工具类,专门用来处理获取客户端以及服务端过滤器。增加order字段,升级排列。
8.过滤器工具类
创建ActiveFilterUtil,包含下面两个函数。
(1)过滤器排序函数,获取特定注解的类,然后根据注解上的排序属性升序排序。
(2)获取RPC过滤器列表,提供给客户端以及服务端的一个协助方法,便于客户端以及服务构建过滤器职责链。
9.客户端以及服务端初始化
获取过滤器map的逻辑改为调用上面ActiveFilterUtil.getFilterMap方法。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31543790/viewspace-2554662/,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