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1.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2.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到达增强,
3.积极强化:是指在积极行为发生以后,立即用物的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个体感到对他有利,从而增加以后的行为反应频率,称为积极强化。
4. 消极强化:当一个特定的强化能够防止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称为消极强化
5.惩罚:在消极行为发生之后,使实施者受到经济上或名誉上的损失,或名誉上的损失,或取消某些为人所喜爱的东西,从而减少这种行为。
6. 消失:是指撤消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由于一定时期内连续不强化,这种行为将逐步降低频率,以至最终消失。
二.行为有因模式和人性假设
1.行为有因模式: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是有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需求目标,满足需求。
2.人性假设包括: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复杂人假设,自我实现假设
三.内容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求—— 》安定或安全的需求__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2.赫次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3.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成就,权力,社会需要
四.过程激励理论
1期望理论基本观点: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2.波特和劳勒在期望理论基础上引申出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
五.应用强化手段改造行为应遵循的原则:
要设立一个目标体系。
六.归因论
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还是遭受失败可以归因于四个要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七.激励的要求与方式:
1.有效激励要求包括:坚持物质利益,坚持按劳分配,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以身做则,发挥榜样的原则。
2.激励的方法主要有:思想政治工作,奖励,职工参加管理,工作内容丰富化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178883/viewspace-16701/,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