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ub博客

首页 > Linux操作系统 > Linux操作系统 > 中国物流园区运作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zt)

中国物流园区运作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zt)

原创 Linux操作系统 作者:hpj168 时间:2019-03-23 13:36:05 0 删除 编辑
1 引言

随着中国流通市场的全面开放,伴随着物流热的再次来临,东部沿海城市纷纷加快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和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例如深圳市推出《“十五”及2015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深圳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将规划建设6大物流园区。上海市出台的《“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计划》,提出着重发展陆、海、空三大物流和五个物流园区,建设市内配送中心20个,市外配送中心3-5个,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甚至一些中小城市也做出了所谓的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以及加大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力度等等诸如此类的报道。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建设开发热潮,然而从当前物流园区的运行状况来看,大多的物流园区在建成投运后经营困难,没有产生预期效益,相反的也给政府和当地经济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物流园区运作应该采取什么模式发展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2 物流园区的功能设计

物流园区是一家或多家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服务经营者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地。政府之所以热衷于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其初衷是从城市整体功能出发,理顺城市客运、货运、商贸功能,为减轻城市交通、物流和环境压力,满足城市物流要求,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实现“货畅其流”,在郊区或城乡边缘带主要交通干道附近专辟用地,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物流?配送?经营者在此聚集,使其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减轻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市中心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物流园区的建设对于城市的发展大有裨益。一般来讲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应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2.1货物集散
货物集散功能是由物流园区内的货物集散中心实现的,货物集散中心是物流系统化中物流网络体系中的节点,是一般物流基本功能的充分表现。实现该层次的功能,需要相应的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这其中包括:仓库及货物仓储设施、设备;货物装卸搬运设施、设备;停车场地及辅助性服务设施;办公场所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化管理设备和其他辅助设施。要实现货物集散功能,最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货源和充足的货流。
2.2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是物流园区系统运作的中枢神经,是沟通物流网络体系运行的血脉,也是进行物流过程调控的前提与基础,其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园区的物流信息中心。作为区域物流信息中心联结物流作业现场?包括运输与配送作业的车辆?与中枢指挥功能的基地,除一般信息作业手段外,还需要相应的电子数据加工处理设备,其核心内容就是信息咨询、配载服务、车辆调度等。
2.3物流控制
物流控制功能是由物流园区内的物流控制中心来实现的。物流控制中心是使物流各项功能有效协同起来运行的指挥调度和掌握全局服务项目、业务量、服务质量、货物动向、车辆状态、运营成本等的控制机构。物流控制中心能使整个物流过程衔接起来,形成动态管理的企业、区域、全国或国际物流网络体系,进行物流链和客户所需要的供应链管理。
作为园区物流控制功能是一个逐步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经营环境的变化,物流控制功能将会随之而变化。例如随着物流的国际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物流园区应将和其有关的像际贸易、国际运输、进出口商品检验等作业纳入到物流园区的工作日程上来。
2.4园区管理
一般来讲物流园区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①组织编制园区物流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②组织对现代物流进行理论和政策研究、宣传推广,组织进行物流人才培养、培训;③负责制定园区总体布局规划,并组织和监督实施,组织和监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④负责全区物流企业的行业管理;⑤组织编制联合运输计划,协调解决运输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联运、重要物资和商品的紧急调运和各类站、场的货物集散、疏运工作;⑥负责全区企业自备车辆的统筹协调工作。

3 中国物流园区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物流园区在做好上述定位的同时,应当在建设和运作方面下功夫。对于任何一个物流园区,其整体造价是相当昂贵的。从披露的资料来看,投资规模几乎均在上亿元,例如北京西南综合物流基地的规划面积为33.3万平方米,预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南京港龙潭物流园区规划面积758万平方米,一期投资2亿元人民币。这样庞大的数字和规模完全交给政府来运作确实是不现实的。但不难看出,这样带有一定政府工程的运作,完全交给企业来运作也是不现实的。物流园区如何建设,如何规划,如何运作成为当前物流界人士所关注的焦点。
3.1经营业主职责不清晰
从物流园区的投资和经营情况来看,不少的属于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政府在这方面投资占了很大部分,园区内的其他物流设施或其他项目是各个物流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建设的。所以,当园区的经营效果不佳,无法烘托出应有的人气和商气时,部分企业选择了退出开展新的项目。政府对于今后物流园区的走向和发展的监控力度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投资主体不清成为制约物流园区经营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企业的本质来讲,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政府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在考虑建设物流园区的同时,必须将物流企业的切身利益考虑进去。作为一个前期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项目来讲,物流园区的整体运作必须交给具有一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的企业来运作,这是政府做好前期审批工作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物流园区业主必须是具有相当物流理念和一定实力背景的企业。为了推动物流的发展,地方政府必须具有一定的魄力,转变工作思路,大胆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思路,促成有实力有胆识有魄力的企业和当地政府联盟,切实推动物流园区的发展。
3.2管理体制比较混乱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造成了物流园区管理上的混乱,体制不清,行政管理加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制管理相结合,带来了生产经营上的诸多问题。一方面,政府希望能有更多的经营业主进驻物流园区,从而尽可能的缓解城市日益严峻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作为公司制管理下的物流园区经营业主,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可能会综合考虑两者的利害关系,从而作出的选择可能会和政府的初衷相悖。因此,政府对于物流园区的所谓的优惠政策将大打折扣,影响了进驻物流企业的切身利益,对于物流园区的长久发展也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部分物流园区是由于某个政府部门牵头所建成的,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常常带有一定的部门色彩,也会对物流园区的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3.3缺乏供应链管理理念
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应该综合考虑产销企业的发展趋势和相关业态的走向,因此在前期规划的过程中就应加上供应链的管理理念和思想,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情况大相径庭。一般的物流园区,主要是将整个物流产业大市场人为地划为几块专门的物流中心市场,从而将原本关联的产业群人为地割裂开来,造成了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断裂,从整体上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出,政府有意规划建设的区域性的大型集散市场,却无法形成应有的人气,而不少自发建成的市场往往却成为了区域性的比较庞大的市场,这种带有自发性质有杂牌军往往很容易打败政府正规军所建成的集散市场,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规划缺乏一定的供应链管理理念。
3.4虚假经营,借壳上市
物流园区的规划,在很多地方成为圈地运动的一个很好的借口,借“物流园区”壳上马房地产业,成为不少企业的得意之举。这也是房地产开发的一个捷径。针对房地产市场泡沫过重虚火过旺对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等形势之下,国家已经加大了对城市用地的监控力度。另外部分区域通过所谓的物流园区规划,骗来了政府的政策和财力支持,转而经营其他的业务也是企业的一种策略。因此政府需要在立项审查的过程中严格把关,加强事前监控力度,避免给社会造成损失。
3.5定位模糊,战略失焦
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融合了包括交通运输、经贸、工商、税务、交通管理、海关、商品检验检疫、城市规划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沟通和协调,缺乏最初的工作思路,而只是在问题来临时才去考虑,缺乏必要的联系机制,无法实现整体配合,影响物流园区整体效益的发挥。物流园区对于今后的发展走向也缺乏必要的科学的论证,定位不准、定位不清成为发展物流园区的一大通病,跟风式的上马物流园区无论是对政府形象还是经济效益都将带来不必要的破坏和损失。

4 中国物流园区运作的建议和措施

物流园区是最近几年才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而物流园区的规划理论和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前提下,必须加强对物流园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物流园区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物流园区的规划指导思想是政府宏观调控,为城市整体服务。政府在具体规划物流园区时,必须因地制宜,不能为做规划而规划,物流园区整体的发展思想是要为城市整体服务。通过规划物流园区,明确未来物流园区的走向和发展区域,将会在宏观上优化城市功能,明确城市发展思路,为城市的战略性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支撑。
(2)物流园区的建设模式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实现公司化运作。政府搭台并非是由政府出钱建设整个物流园区,而是政府需要做好和物流园区相关的政策性工作。具体来讲就是一方面政府应在产业发展环境、政策法规、基础设施、整体协调、市场建设等规划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凡是涉及企业投资、经营的有关规划应该让企业在规定好框架中,自主决策,依靠市场的规则,调整企业的行为,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的实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化运作。当然政府的政策性的资金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至少可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3)物流园区的经营模式是常规发展因地制宜,突出创造低洼效应。不少企业或者是政府在具体的物流园区经营过程中,提供了一流的现代化设施设备。这些设施并非是无偿提供给进驻企业使用的,使用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是针对当前比较落后的区域,如果同样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就会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因此,因地制宜的采用非机械化手段,创造低洼效应,必将会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业主,为园区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物流园区的管理模式是成立园区管委会,强化后勤服务功能。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上一定要加上这项功能。物流园区委员会的成立就是为了给众多的园区进驻企业以及其他工作部门包括“一关三检”工作人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管委会的成立和经营也要符合现代企业的运作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不断想方设法提高服务水平,管委会的人员要积极吸纳园区进驻企业的人员,通过两者的互动,共同推进整个园区的后勤保障工作水平的提高。
(5)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是可持续性发展,做好资源分配和再分配。物流园区作为一个投资巨大、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对于一般企业的运作必须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因此资源如何分配和再分配,成为企业必须注重的问题。人才也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采取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对于整个物流园区的发展大有裨益。到目前为止,虽然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已达到97所之多,但是从培养到应用存在一定的时滞问题,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一线人员还比较少,物流方案规划与设计的人员更少,因此企业大力培养自己的物流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5 结束语

总之,物流园区的规划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和完善,物流园区的实践也不是很丰富。在这种情况下,物流科研机构和人员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以推动中国物流园区的跨越式发展。文中着重强调了物流园区的实践一定要符合当地经济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但笔者并未指出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不重要。相反的,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已经给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势必会为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和信息支持。物流理论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成为推动中国物流业和中国物流园区发展的强大动力。

----摘自物流技术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178883/viewspace-16646/,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论

注册时间:2004-11-19

  • 博文量
    949
  • 访问量
    690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