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建设,就是效能建设。“执行”的力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与生存。我虽然没有当过兵,但是我很欣赏部队军事化管理的作风,“军令如山倒”的话谁都明白,而多数人却认为这是部队的事,我们是地方,不能同部队比。我认为“执行力”落实的关键在于制度要健全,国有国法,厂有厂规、厂纪。如果没有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一个企业、一个部门在管理上就很混乱,执行力度将大打折扣。“执行力”的准确落实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正常“执行力”的好与否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制约,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1、“执行力”需要“理念”引导为支撑。“理念”是行为的指南、企业文化的渗透,提高员工素质的一个途径。从而明确了“你在为谁工作”的理念,加深了员工与企业之间“血肉相连”的感情,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主人翁”意识演化为工作动力,“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2、“执行力”需要“沟通”为平台。一个人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决定了他的发展。同样,企业内部也需要不断的提高相互间的“沟通”能力。管理层与员工的“沟通”将直接影响到“执行”力度。因为执行的工作目标、计划、制度将在“沟通”中形成、完善,使之更加趋于合理性、科学性。这也是“执行”顺畅的保证。
3、“执行力”需要“韧性”为基石。这里的“韧性”指的是“坚韧不拔”也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对待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阻力,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集思广义,寻找解决的办法。大修厂在推行“6S管理”及“机修质量奖惩办法”实施中,遇到困难、阻力时就是靠这种“韧性”来解决问题的。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坚韧不拔”是确保“执行力度”的保证。再者,“韧性”还包含了一个“巧”字。解决问题时注意人性化的方式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执行力”需要“公正”的考核标准。如考核不“公正”,方法不合理,对员工在执行中的违规违纪等处罚的多,而对执行积极到位奖励的少,就会促使一些人有“多干工作多出错、少干工作不出事”的想法,导致一部分人对有一定难度的又需担一些风险的工作互相推萎,不愿承担责任,对工作不积极主动的现象,所以我们不但要加大在“奖励、处罚”上的力度,同时要奖罚分明,“对事不对人”,做到:奖得明明白白,罚得心服口服。不搞“撒胡椒面”的奖励,也不搞“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罚。功过区分得清清楚楚。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以此来保证“执行力”的刚性。(沈跃新)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178883/viewspace-16539/,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